来源:天下泉城 时间:2022-09-06 15:52:38
“通过对沥青铣刨料的回收利用,在黄河大道下面层沥青铺设过程中,每吨综合下来能节省30到40元的成本,仅四标段在该环节就能省下数十万元。”日前,济南金曰黄河大道项目部经理王胜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。
开车沿着刚刚建成的黄河大道一路穿行,道路中央鲜花盛开与两侧绿化植被相互映衬,从高空俯瞰,整洁通畅的黄河大道与黄河并行伸向远处,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。据介绍,黄河大道新通车路段全线绿化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,占比高达40%,不光绿化面积大,绿化植物品类也多,营造出“四时之景各不相同”生态效果。智慧化建设、智能化管理,黄河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,还是一条科技含金量成色十足的科技示范路。从黄河大道规划、建设之初,就率先践行新城建理念,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向数字化、智慧化迈进。
作为建设单位的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打造项目智能平台,采用无人机空间数据管理平台、BIM+GIS管理平台、鲁班进度管理平台和360全景空间数字化平台等,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、协同控制,提高项目管理效率。
在体育中心地道南入口记者见到,这里的地面道路看上去很普通其实内藏玄机,因为这是起步区首先使用的融雪路面。融雪路面是由沥青结合自融雪调温材料混合组成。自融冰雪调温材料从本质上改善路面混合料性能,就像给马路穿上“太空服”,使自身能够储存能量,在不同温度进行调温,智能调控路面温度;同等环境温度条件下,一般路面温度低于0°C时,道路调温材料路面温度在4℃,通过释放大量潜热,预防冻雨、冰冻病害,融薄雪,在提高冬季路面的行车安全性,确保道路畅通同时,延长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疲劳寿命54%,提高道路使用寿命近一倍。
在地道内部,还安装有搭载摄像机和热成像仪,集成有害气体、烟雾、光照度、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和语音对讲系统的轨道机器人系统,可代替传统的人工巡检,在应急响应工况下,机器人将以最高速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进行救援指挥、救援辅助、伴随式救援引导。同样作为新设备加装的毫米波雷达,可以实现对进入车辆的全息感知,在管理中心的监控大屏中,通过数字孪生平台,实时模拟动态显示进入地道的所有车辆,实现智慧化、可视化的一屏管控。黄河大道目前提供了充足的无线覆盖机房、供电条件及隧道内空间预留,为5G网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条件。同时,基于毫米波雷达、视频等构建的全息交通感知环境,未来结合高性能边缘计算设备、路侧通信单元等,可开展面向地下道路场景的多样化车路协同应用建设。
黄河大道的前身是G220,作为过去济南主城区外围主要过境通道,G220线大货车通行量极大,交通安全隐患较多,同时,由于其公路属性,地下无相应配套市政管线。随着起步区崔寨、大桥组团的建设发展,单一的公路属性已经不能承载两侧园区企业项目需求,也制约着起步区高质量发展。在济南市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,对国道220穿越起步区路段实施改线,形成一条外围货运通道,原有国道220线变为市政道路也就是如今的黄河大道。
“原状国道没有雨污水、供热供气、强弱电等各类管线,不具备全面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。”黄河大道一期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,结合该路建设起步区打造市政综合配套走廊,此次通车路段共敷设雨水管道27215米、污水管道14936米、电力沟13738米,其余水、汽、热、弱电管线共计134455米。随着黄河大道工程的逐步建成,两侧新建的燃气热源厂、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配套设施也将陆续有效发挥作用,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、黄河体育中心、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及居民安置区、新建商品住宅等提供配套服务,这条路也成为了起步区未来新城的重要的城市生命线。
黄河大道是见证起步区新城崛起的城长之路,更是见证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道。
起步区确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,以高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“3+1”产业体系。这一产业体系,从黄河大道沿线布局的产业便可见一斑。
黄河大道沿线,起步区比亚迪项目日前对外发布招工简章,正式启动该项目用工招聘工作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,是截止目前济南起步区招引落地的投资规模最大、示范引领最强的引爆型重大产业项目,全部建成后用工量超2万人,年产值400亿元。
“通过对沥青铣刨料的回收利用,在黄河大道下面层沥青铺设过程中,每吨综合下来能节省30到40元的成本,仅四标段在该环节就能省下数十万元。”日前,济南金曰黄河大道项目部经理王胜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。
开车沿着刚刚建成的黄河大道一路穿行,道路中央鲜花盛开与两侧绿化植被相互映衬,从高空俯瞰,整洁通畅的黄河大道与黄河并行伸向远处,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。据介绍,黄河大道新通车路段全线绿化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,占比高达40%,不光绿化面积大,绿化植物品类也多,营造出“四时之景各不相同”生态效果。智慧化建设、智能化管理,黄河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,还是一条科技含金量成色十足的科技示范路。从黄河大道规划、建设之初,就率先践行新城建理念,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向数字化、智慧化迈进。
作为建设单位的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打造项目智能平台,采用无人机空间数据管理平台、BIM+GIS管理平台、鲁班进度管理平台和360全景空间数字化平台等,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、协同控制,提高项目管理效率。
在体育中心地道南入口记者见到,这里的地面道路看上去很普通其实内藏玄机,因为这是起步区首先使用的融雪路面。融雪路面是由沥青结合自融雪调温材料混合组成。自融冰雪调温材料从本质上改善路面混合料性能,就像给马路穿上“太空服”,使自身能够储存能量,在不同温度进行调温,智能调控路面温度;同等环境温度条件下,一般路面温度低于0°C时,道路调温材料路面温度在4℃,通过释放大量潜热,预防冻雨、冰冻病害,融薄雪,在提高冬季路面的行车安全性,确保道路畅通同时,延长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疲劳寿命54%,提高道路使用寿命近一倍。
在地道内部,还安装有搭载摄像机和热成像仪,集成有害气体、烟雾、光照度、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和语音对讲系统的轨道机器人系统,可代替传统的人工巡检,在应急响应工况下,机器人将以最高速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进行救援指挥、救援辅助、伴随式救援引导。同样作为新设备加装的毫米波雷达,可以实现对进入车辆的全息感知,在管理中心的监控大屏中,通过数字孪生平台,实时模拟动态显示进入地道的所有车辆,实现智慧化、可视化的一屏管控。黄河大道目前提供了充足的无线覆盖机房、供电条件及隧道内空间预留,为5G网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条件。同时,基于毫米波雷达、视频等构建的全息交通感知环境,未来结合高性能边缘计算设备、路侧通信单元等,可开展面向地下道路场景的多样化车路协同应用建设。
黄河大道的前身是G220,作为过去济南主城区外围主要过境通道,G220线大货车通行量极大,交通安全隐患较多,同时,由于其公路属性,地下无相应配套市政管线。随着起步区崔寨、大桥组团的建设发展,单一的公路属性已经不能承载两侧园区企业项目需求,也制约着起步区高质量发展。在济南市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,对国道220穿越起步区路段实施改线,形成一条外围货运通道,原有国道220线变为市政道路也就是如今的黄河大道。
“原状国道没有雨污水、供热供气、强弱电等各类管线,不具备全面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。”黄河大道一期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,结合该路建设起步区打造市政综合配套走廊,此次通车路段共敷设雨水管道27215米、污水管道14936米、电力沟13738米,其余水、汽、热、弱电管线共计134455米。随着黄河大道工程的逐步建成,两侧新建的燃气热源厂、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配套设施也将陆续有效发挥作用,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、黄河体育中心、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及居民安置区、新建商品住宅等提供配套服务,这条路也成为了起步区未来新城的重要的城市生命线。
黄河大道是见证起步区新城崛起的城长之路,更是见证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道。
起步区确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,以高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“3+1”产业体系。这一产业体系,从黄河大道沿线布局的产业便可见一斑。
黄河大道沿线,起步区比亚迪项目日前对外发布招工简章,正式启动该项目用工招聘工作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,是截止目前济南起步区招引落地的投资规模最大、示范引领最强的引爆型重大产业项目,全部建成后用工量超2万人,年产值400亿元。